广州市发改委能源处一级调研员詹东山指出,广州市既有建筑预测装机容量上限为1179万千瓦,未来规划建筑预测光伏装机容量上限为484万千瓦,未来分布式光伏装机理论规模上限将达到1300万千瓦。按照每年90-100万千瓦的速度,预计到2027年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500万千瓦,到2030年累计建成800万千瓦。
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沈辉表示,针对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长远规划,明确光伏应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的智慧和创造力,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可操作的政策建议。顶层设计的不足是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中国作为光伏生产大国,距离从生产大国成为应用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东省能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母慧华指出,2024 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广东省新能源领域成绩斐然。新能源总装机达 5913 万千瓦,占比近 30% ,海上风电装机超 1200 万千瓦居全国首,分布式光伏装机 2742 万千瓦。创新应用 “光伏 +” 模式,“渔光互补” 等项目成效显著,整县屋顶光伏试点成果为全国提供经验。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350 万千瓦,同比增 114% ,电化学储能占比超 80% ,多地储能电站提升电网稳定性。
中国能源研究会新能源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专委会秘书长、索比光伏网总编曹宇指出:碳中和、能源革命等前方道路的实现,光伏必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抓手,所以大家可以坚定信心,当前遇到的挑战也是重要机遇,会为行业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光伏行业迎来了真正的“成人礼”。虽然,近期发布的政策对市场造成了一定波动,但我们要相信国家是要促进光伏产业进一步成长,这离不开政策、模式及技术方面的创新,因此行业也需要新的、更加市场化的发展政策指引。
电规总院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院杨硕表示,从国际上来看,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增至3倍。在国内来,到“十四五”的未期,我国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超过20%。为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承诺目标,"十五五”中后期可用能源需要100%黄足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量,甚至实现对存量化石能源消费或化石能源发电量的替代。为了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全部消费能力能源消费25%的目标,“十五五”期间国内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需要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左右。
新能源企业交易负责人、资深电力交易从业人员朱老师对136号文新能源全面市场化做出了全面解读。他表示,要持续关注本地政策联动,与地产新能源企业交易负责人、政府、国央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政策研究,争取支持。例如,南方区域跨省应急调度要保清洁能源消纳,近年来,存在广西新能源大发、广东底的情况,在136号文下,新能源不是优先发电,省间新能源是否不需要兜底保障。当前,电量过剩、容量和调节价值更高,部分地区在考虑建立涵盖各类电源的容量机制,如果各类电源主要通过容量机制回收固定成本,中长期和现货价格将会收敛,那么依靠价格信号即可引导交易双方自彳决定中长期签约比例。
中国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电力市场专家燕鹏指出,当前电化学储能(以磷酸铁锂为主)在新能源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应用于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时,因充放电损耗(约10%)导致现货交易收益有限,更多依赖调频等辅助服务获利。各省份政策差异明显,如广东储能电站主要通过调频实现收益回收,但未来市场供需失衡可能压缩盈利空间。
广州发展新能源集团电力交易负责人蔡天赐指出,在136号文的背景下,电力营销应提前布局中长期交易,提高电量锁定比例,减少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提升电站运行调度能力,结合负荷预测,优化电量申报,降低偏差考核。充分利用绿电、绿证市场,探索绿证与碳交易结合,提高交易价值。结合新能源出力特性,优化功率预测准确率。发展发电侧配储、虚拟电厂,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华为广东数字能源合作伙伴与生态发展部总经理熊烈指出,华为数字能源业务聚焦智能光伏、新型储能及数据中心供电,其逆变器连续9年全球发货量第一,并推出“1+4”工商业解决方案(逆变器+储能/充电桩/云平台等)。核心产品如150KW智能组串式逆变器和215度工商业储能系统,通过三重安全防护、双链热管理及“一包一优化”技术,实现高安全、高效循环和精准充放电管理,显著提升ROI(如洛阳案例ROI从8年缩短至4.4年)。
广州市发改委节能中心高级工程师唐文武在第十二届广东省光伏论坛上介绍,2024年,广州建成并网分布式光伏项目规模超过120万千瓦,全年光伏发电量超过20亿千瓦时。直接带动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约40亿元。目前广州市约30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装机中,约200万千瓦为大中型工商企业所装,学校、医院等其他用能主体还有很大空间。预计未来数年,广州市每年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保持在100万千瓦左右,直接拉动投资30亿元以上,为全市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经理熊国喜表示,以前的光伏电站是一个“小学数学”,只需要加减乘除,而到来未来市场交易之后,是一个“高等数学”的微积分计算。思格创新推出"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12度电/模块,可扩展至20模块),实现从50度电到兆瓦级的灵活配置。系统集成EMS能源管理系统,具备500毫秒级快速响应能力,满足电力市场高频交易需求。通过AI算法优化充放电策略,在欧洲案例中实现度电成本降低20%以上,硬件不变情况下提升系统收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 王小杨博士、教授表示,政策推动是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催化剂,但市场运行逻辑是新能源进行电力交易的根本原因。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为7699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51.8%,历史首次超过一半,2024年新能源交易同比增长223%。预计2025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预计突破6.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实现数十倍的增长。
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专家吴俊宏指出,根据136号文要求,分布式光伏将告别"保障性收购"时代,必须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收益。山西现货市场数据显示,一个40兆瓦光伏项目在参与市场交易后,收益率可能从8.74%骤降至2.68%,降幅达6个百分点。这种变化源于光伏发电的时段集中性,在日照充足时段容易出现电价低谷甚至零电价。"机制电价"成为新政核心,各省将定期组织竞价,按照真实成本加合理收益确定价格下限。这意味着过去项目开发中的"水分"将被挤出,企业必须提升运营效率才能保证收益。
广东永光新能源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新能源部副总监李远康表示,目前,交通相关的国家级光伏标准较缺乏,大部分为地方标准。新能源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主要是在屋面、光伏车棚、分离式隧道、沿线控制区域、收费站匝道圈、互通、棚洞、声屏障六个场景。其中,服务中心以车棚为主,屋顶面积较小;管理中心以办公生活为主,屋顶面积较大。服务区边坡、匝道圈边坡大部分在街道区域,需要考虑边坡的安全等级。目前,广东省服务区充电桩车棚光伏项目共36个服务区,12个单侧、24个双侧,安装容量1,363.635kWp,全部接入充电桩系统。
安泰新能源分布式市场总监田鼎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出货量达41.71GW,其中跟踪支架全球排名前十,在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安泰新能源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四大产品板块: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分布式产品、跟踪支架和固定支架。其中,自主研发的BIPV"太阳顶"系统采用全铝材质,具有多项专利技术,特别是在防水性能方面表现突出。"我们的BIPV系统安装非常简单,只需'一放、二压、三扣'三个步骤,可降低15%的成本。
中伦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王威表示:分布式新政以及136号文发布后,涉及到430、531抢装问题,可能会遇到项目解约,不买不卖,531无法并网,逾期工期索赔等问题。在实际的判断主要把握四个方面的要路,一是不可预见性,如果合同缔约是在新政发布之后签约,那么对于新政的必然是有预见性,而新政之前发布的合同是否有预见性,两个新政有不同的考量。136号文从整个政策导向,由补贴到平价,到全部进行市场化交易,但是对于具体规定没有相关阐释,因此我们认为136号文不可预见性较分布式新规会更高。
绿能中环(武汉)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数智化事业部总经理薛小杰指出:"当前电站运营面临资产管理分散、运维效率低下、经营决策缺乏数据支撑等痛点,亟需建立统一的数智化平台实现'可试可测可控可知'的精细化管理。在新能源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绿能中环创新性地提出"边缘智能+云端决策"的智慧运营解决方案,为光伏电站运营管理带来革命性突破。该方案通过构建端边云协同体系,实现了电站运营从传统人工管理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
福建永福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品牌经理张阳阳表示:当下光伏已经成为助推建设美乡村的中坚力量,但是光伏下乡开发热潮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光伏统一建设杂乱无序;二是缺乏产品美感;三是缺乏安装保障,安全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四是缺乏长效运维,出现支架生锈等问题无法得到有解决。永福绿能绿美乡村综合解决方案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产品研发能力优势。永福绿能行业首创全装配式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现有全装配式光伏电站相关专利45项,更加安全牢固。同时,验证光伏支架系统可抗16级大风,为户用光伏行业在电站安装设计方面提供新技术标准。
杜邦Tedlar®技术经理陈姗姗指出,传统光伏组件因玻璃重量限制,在分布式场景面临屋顶承重不足、安装条件复杂等挑战。据行业协会测算,我国现有工商业屋顶中约60%无法满足常规光伏组件安装要求。杜邦公司推出的Tedlar PVF透明前板薄膜材料,以仅三四十微米的厚度实现与玻璃相当的耐候性能,完美解决了这一行业痛点。该材料通过2000kWh/m²紫外线剂量测试和20年户外实证,为轻质组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营销中心马昕表示,协鑫碳链平台采用蚂蚁区块链+TaaS技术底座,并得到德国莱茵TÜV+ISO国际标准+Ecoinvent 国际碳数据库支持,实行一物一码,可动态实时上传溯源数据,绿色供应链透明化,溯源数据可追可查可信不可篡改,可实现全产业链深度六层核心环节溯源